HSUEH Sketch Box
wretch.album
yam.album
back movie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與大師學習 Yahoo!奇摩部落格精選

與大師學習 - HSUEH畫箱 - Yahoo!奇摩部落格

請點選原網址閱讀原文圖

在三年級的暑假我門最重要的作業就是前往博物館臨摹,可以選擇去俄羅斯博物館或是前往冬宮(Зимний дворец)來進行工作,因為我們從近六月底開始就到博物館進行工作一直到將近八月份,當然最令人興奮的就是可以跟著工作人員一起在博物館裡,跟著一幅 幅大師的畫作學習,也彷彿就好像他們在身邊一樣,真的是很難忘的經驗,希望日後還有機會能在臨摹幾張大師的作品。



●臨摹作品 "盧本斯與他朋友的小孩"
這 次的臨摹最大收穫的地方就是學習著去用不一樣的方式來作畫,像是簡單的顏色,用照染的方式來堆疊,或是更加注重素描以及技法的描繪,仔細觀察古典的油畫作 品,就會發現前人在繪畫方面的用心,並不一定是用厚重的顏料才能來呈現畫面的效果,良好的素描稿以及構圖的配置能讓畫作有更高的完整度,這次自己的練習有 很多不足的地方,像是時間過於緊湊或是對於畫布保存的問題,不過就是不斷的嘗試練習才能更加進步~~期待下一次與大師的相會。

夏宮之旅(上)

夏宮之旅(上) - HSUEH畫箱 - Yahoo!奇摩部落格

請點選連接觀看本文圖

在 涅瓦河畔有許多的小碼頭是提供遊客欣賞沿岸風光的觀光遊艇,也是來到聖彼得堡的觀光客的重要旅遊項目之一,而這次我們前往夏宮的交通工具就決定乘坐旅游 小艇,雖然說坐火車也可以到達目的地,但是比起不到四十分鐘的快艇還是不免心動了,畢竟每天看著遊艇在河上,也很想體驗一下在船上欣賞岸邊美景感覺,絕對 是不同的滋味~

艙內一景 (豪華的坐艙,如同飛機一樣)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來自地球的男人



The Man From Earth是一齣很特別的科幻電影﹐沒有電腦特技﹐沒有動作場面﹐個半小時的情節全部發生在一間房裏。整齣電影只有一個佈景加七個演員﹐吸引著觀眾注意就只靠故事本身的魅力。這電影是改篇自科幻小說作家Jerome Bixby的遺作﹐主演的全部都是生面口的電視演員﹐電影小成本得難以置信。這套電影相信並不適合入戲院吃爆谷的觀眾﹐不過喜歡傳統what if式科幻作品的人﹐喜歡思考歷史或宗教問題的人﹐應該會對這套電影感到興趣。其實這類舞台劇式的電影﹐若不是一面倒地趕客悶死觀眾﹐就一定是不可不看的另類典經﹐很明顯這電影並不是前者。

這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大學教授John Oldman宣佈退休﹐他的一班同事在他的家中為他餞行。當中有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生物學家﹐心理醫生﹐宗教研究學者。其中一人笑地說怎樣John的樣子保持得真好﹐認識了他十年也好像沒有老過一般。John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如果告訴你們﹐我是一個活了一萬四千年的人﹐那會如何﹖



電影向著這一個假設性的問題發展﹐五位教授各用他們學科的專長﹐反覆審問John故事的真確性。最初只是當是遊戲順著玩﹐可是當John說出越來越多的歷史﹐眾人開始對一直堅信的事實動搖﹐再也分不清John到底是講真還是講假 。這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觀眾帶進這個討論過程中﹐就如置身房中一樣。與劇中人一同感受著那份不安﹐但又忍不往好奇想追問下去的氣氛。

John說故事很有趣﹐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歷史﹐但這些偽歷史謀陰論並不是這齣戲的重點。重點正如John在講故事之先已經明言﹐他除了親身經歷的故事外﹐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說服他的聽眾。同樣他的聽眾除了問問題外﹐也沒有辨法證明他所說的不是事實。所說到底的是虛構出來的故事﹐還是失落了歷史﹐信或不信只能由聽眾自己決定。觀眾一邊看電影﹐一邊不自覺代入五位教授當中﹐思考著到底什麼才是真實。

活了一萬四千年的人並不是無所不知的賢者﹐他所知道的東西不可能越過人類知識的總和。如何分辨一個博學多材立心欺騙聽眾的人﹐與一個真正活了一萬四千年的人呢。可是越想辨法去否定故事的真實性﹐卻越泥足深陷掉進這真真假假的謎團中。若果有天我遇上這麼一個人﹐第一個反應肯定會認為他是開玩笑或是神經漢。可是我到底要問他多少問題﹐才會對熟悉的世界產生懷疑﹐還是我如何能肯定他是講大話嗎﹖或許正如電影最後般﹐John向五位教授承認他是開玩笑﹐好讓他們不會因為否定了認識的世界而發狂。可是我又如何知道他真的是開玩笑﹐而不是好心不想我精神崩潰才講大話呢﹖

相關網路資源
請點擊 megaupload 或 uploading 八個壓縮檔



JUNO



「茱諾」 (Juno)是今年五部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片之一,這部小品式的作品 (一名高中女生懷孕的故事),卻意外地賣座,票房收入1億1760萬元

這部電影得到普遍好評,有些影評讚它不落青少年類型電影和少女懷孕片的俗套,有些則讚它的故事開始時顯得老生常談但發展下去卻變得很有深度,還有些則讚它的人物真實感人(演女主角茱諾的加拿大女生Ellen Page,也獲最佳女主角提名)。紐約時報的史考特 (A.O. Scott)和紐約郵報的魯曼尼克 (Lou Lumenick)兩位男性影評人竟說,戲看到結尾時,被感動到流淚;芝加哥太陽報的艾柏特 (Roger Ebert)則說,此片讓他了解到年輕女性的內心世界。

對於這部電影,筆者感受最深的是戲裏呈現的美國式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很值得一提,因為這種態度不僅難見於中港台社會,而且這種態度可助人發展興趣,使生活變得實在和具有方向。
所謂美國式生活態度,簡單來說,首先是指一個人必須自己決定去做或不做任何一件事,其他的人--包括父母和最好的朋友,都知道不應去干涉,最多只是從旁支持。其次,人在選擇了做一件事之後,最要緊的是,要能投入真心實力;越能投入真心實力,成事的機會和開創的空間就越大,反之則否。如果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那麼,最後得到成長的,也是自己。
戲裏的女主角茱諾,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於是決定去「實驗」性愛,但第一次實驗就意外地懷了孕。她開始時想去墮胎,但墮胎中心令她感到害怕,於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她覺得自己還要上學,不宜照顧孩子,所以又決定找人領養孩子。

在連串的決定中,茱諾都是自己做的決定,她父母和最好的女同學,雖然心裏不同意她把孩子生下來,卻尊重她的決定,不但沒有干涉,並且予以支持。 茱諾選了一對沒有孩子的專業夫婦「雲妮莎」與「馬克」,作為領養家庭--雲妮莎因不能生育,所以渴望領養小孩,而馬克則是作曲家,雖已40歲,但好像還沒有長大,仍然幻想成為搖滾樂手。這部電影的最大劇情轉變是:馬克發覺自己不想當父親,並且決定離開雲妮莎。這個轉變與茱諾原來的設想不同,她原來以為馬克和雲妮莎是理想的領養家庭,但成年人的行為顯然不是16歲的她所能了解的。
那麼,事情會怎樣發展下去?戲裏進一步描寫雲妮莎對孩子的愛心,這種發自真心的愛,成為了劇情的出路。戲裏最感人的一場戲是:茱諾和雲妮莎在商場相遇,茱諾讓雲妮莎觸摸已長得很大的胎兒;雲妮莎對還在胎裏的孩子說:「我等不及要見你 (I can't wait to meet you)。」雲妮莎的愛心使茱諾作出最後決定--仍然把孩子交給雲妮莎,因為愛心最重要,相比之下,其他的考慮都變得次要。

美國社會讓人自做決定的生活態度,在戲裏表現得最為清楚。因為這種態度,茱諾可以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她因此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面對事情,生活也因此變得實在和具有方向;到了最後,她對自己和對世界都有更深刻的了解,自己也因而得以成長。



【青春期的煩惱】

  一部由賈森‧雷特曼自編自導的《感謝你抽煙》,讓他迅速成為電影工業中被關注的焦點,而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則是這部獨立喜劇《朱諾》,僅在試片會上,就讓各位影評人破天荒地一致發出了贊揚的喝彩之聲。

  而對于最近人氣急升的新生代演員艾蓮‧佩奇來說,《朱諾》則象征著另一個意義的里程碑,向來與“早熟”頗有淵源的佩奇,幾乎在看到劇本的一剎那,就下定了決心︰“劇本中講述的故事一直盤踞在我的大腦里,揮之不去,我徹徹底底地愛上了它。

如果以一種夸張的手法進行比喻,我要說的是,‘差不多在讀到劇本的第4頁時,我就決定拍它了。’有的人會說,和陌生人見面時,第一印象很重要,劇本對于我來說也是如此。我知道這部影片肯定會蘊含一些特殊的東西在里面,隨著頁數的翻動,它也會讓你感到越來越驚奇,而你也將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它與咱們通常會在電影院看到的爆米花電影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影片中飾演布利克的邁克爾‧塞拉補充道︰“我真的是非常喜歡劇本所呈現出來的故事格局,就好像編劇達波羅‧科迪(Diablo Cody)創作的並不是一個劇本,而是一本小說。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看劇本時,一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那種感覺實在是太奇怪了,我就像在閱讀一本小說一樣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于是我決定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因為我當時的感覺就類似于,‘哇,如果它的結構如此古怪,沒準真的能夠成就一部佳作。’也許我這種做決定的方式也有點另類,卻是我性格中非常獨特的一個組成部分。”  

  影片在拍攝的時候,艾蓮‧佩奇將自己完全投身進了角色之中,其他的因素一律排除在外︰“對于一個演員來說,角色就是天,這是毋庸置疑的。從開始讀劇本到拍攝影片的期間,我對其他任何乾擾都視而不見,更不會去考慮影片出來的效果是什麼樣,對我以後的影響又是什麼樣……我之所以不考慮,是因為在我看來它只是一部電影,然而包含于其中的可行性選擇,對現代年輕人來說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也許光憑劇本,你沒辦法判斷自己是否接下了一部好電影、一個好角色,然而有的時候直覺和精準也是演員的必備素質之一,邁克爾‧塞拉說︰“無論我拍什麼,都會把它假想成一部真正的好作品,然後讓自己亢奮起來。”艾蓮‧佩奇也說︰“我非常同意塞拉的話,好劇本、好導演加上完美的工作人員,一切都能夠朝好的方向發展。一直以來,我都對影片可能會采用的方式和調調感到很好奇,因為如果將它拍成那種獨立的離奇青春電影,似乎要更加地簡單一些,但是雷特曼沒有,而是將自己的方式結合進故事,貫穿始終--這里是不是有一些你們這些年輕人真正關心的?除了把你們自己弄成怪胎、或裝可愛?當雷特曼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想法,影片自然也就擁有了它獨特的風格。”



MU
part1, http://www.megaupload.com/?d=1625526X
part2, http://www.megaupload.com/?d=NUE8WGT7
part3, http://www.megaupload.com/?d=5ZBTTKSX
part4, http://www.megaupload.com/?d=CWWCBX5K
part5, http://www.megaupload.com/?d=OBQ0YRF7
part6, http://www.megaupload.com/?d=8W2YXZOW
part7, http://www.megaupload.com/?d=XZJWP3W6
part8, http://www.megaupload.com/?d=80ZUJ67R

UL
part1,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d30b582/8763
part2,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eada653/8763
part3,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d785341/8763
part4,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84e425c/8763
part5,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fe9971c/8763
part6,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dffd2de/8763
part7,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c846398/8763
part8,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a9e9023/8763


字幕: http://www.megaupload.com/?d=IYHMAUR9

逆愛



逆愛

老人新境 柯波拉反璞歸真
By A.O. Scott



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近十年的首部作品「沒有青春的青春」,是羅馬尼亞語言學老教授多米尼克‧馬泰遭雷擊後再回到年輕的故事。提姆羅斯飾演的馬泰,雖保有七旬老翁的記憶與經驗,身體卻回到30歲的狀態,謎一般的不受歲月摧殘。

教授的情況被視為醫學奇談和形上學的難題,如同默西亞‧埃里亞德原著的中篇小說,柯波拉的電影是對年代學、語言和人類身分本質的一場充滿象徵的複雜沉思,但也訴求一個為人熟悉且普遍的渴望。假如不喪失歲月辛苦累積的智慧,又能回到過去重新開始,會是怎樣?假如你能逆轉阻止老化過程,獲得完整的閱歷又前途無量,喜上加喜,又會怎樣?

今夏首度觀看「沒有青春的青春」後,我試圖抗拒將導演和電影主角聯想在一塊兒的衝動。柯波拉敘述電影故事時,是否嘗試重新捕捉自己青春的某些部分呢?馬泰的情況既是困境,也是福氣,就某種層面而言,是否就是導演自身的寫照?此作是他經歷過漫長空檔後再度拍片,是否代表企圖讓時光倒轉、重頭開始呢?

由於一直被訓練要對淺顯的傳記式詮釋抱持懷疑態度,我打消思考上述問題的念頭,因為太明顯,不須認真探究。我做了高度理性和理論上正確的決定,迴避這些問題,可是沒多久就破功。幾周後我和柯波拉通電話,他自己很快提出其中的關聯。「我真的很像電影裡那個人,」他說。



當然不是說實際上很像。「沒有青春的青春」劇情是不同基調與文體的想像混合體。馬泰的故事始於1938年的布加勒斯特,起初看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諜報驚悚片,披著風衣的納粹特務和吊帶襪上有納粹黨徽的蛇蠍美女一應俱全。但馬泰愛上一名似乎能回到過去的年輕女子,政治陰謀氣氛立即消散,後來電影漸漸定型變成浪漫、懸疑、哲學思索的奇妙混合。

以其沉靜而有條理的自信,「沒有青春的青春」顯然是大師力作,這位成熟的藝術家,在拍電影這件事上忘掉的部分,可能比現在洛杉磯加州大學電影研究所全體學生知道的部分還多。(68歲的柯波拉1967年在該校獲頒導演的藝術碩士學位。)但在其他方面,本片感覺又像一名年輕許多的人的作品。影片充滿焦躁不安、或許失之過大的知性企圖心,雖然沒有明顯的自傳色彩,卻給人強烈而誠摯的夫子自道之感。

凡此種種看來,借用柯波拉常用的一個字,相當深思熟慮。在他看來,「沒有青春的青春」(預定今秋在歐洲上映,12月中旬在美國上片)並非回歸形式,而是重新出發。「我想用電影科系學生會用的方式來拍片。」

宗教學者溫蒂‧唐尼傑將埃里亞德的故事介紹給柯波拉。唐尼傑教授是柯波拉的兒時玩伴,曾在芝加哥大學與埃里亞德是同學。柯波拉用自己在加州成功的釀酒廠提供一筆不算多的資金,在羅馬尼亞拍攝「沒有青春的青春」,大部分幕前和幕後人員從該國豐沛的電影人才庫召募。柯波拉還規定,拍片器材的體積以一輛特製補給裝備車能運送為限。

「『沒有青春的青春』的拍攝是打游擊式的拍片,真正的獨立製片,」他話裡聽得出熱情。


我們的對話從頭到尾,他顯然很樂意呈現自己是新好萊塢的老牌名人,奧斯卡和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他40年的職業生涯是榮耀與災難交織的史詩。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天啊!如同眼中閃爍光芒的新貴。
柯波拉將帶著最簡單的器材裝備去阿根廷拍攝下一部電影。沒有多做說明,他只說影片有自傳性質。一位有才華、有企圖心的獨立影片導演,可能就會這麼說吧。

「我的夢想是擁有18歲時想要的事業,」他說。「當初起步時,我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為成功的導演。年輕時,我必須擁有大事業。現在我希望事業小有成就就行了。」

MU
part1, http://www.megaupload.com/?d=DHI0TWBZ
part2, http://www.megaupload.com/?d=XVIOJYY6
part3, http://www.megaupload.com/?d=GLYH312B
part4, http://www.megaupload.com/?d=UFY7D4MQ
part5, http://www.megaupload.com/?d=Z06Q2X5N
part6, http://www.megaupload.com/?d=V127AV66
part7, http://www.megaupload.com/?d=FAL7NH0U
part8, http://www.megaupload.com/?d=1X3MZVFP

UL
part1,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b7841ec/8763
part2,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90fd9cc/8763
part3,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a9c7dda/8763
part4,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8e4b424/8763
part5,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f39ccdc/8763
part6,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b2d19eb/8763
part7,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c8ef8ba/8763
part8, http://www.linkbucks.com/link/f8267561/8763

曾經 愛是唯一



此片贏得奧斯卡最佳歌曲



I don't know you,but I want you
All the more for that
And words fall through meand always fool me
And I can't react
And games that never amount to more than they're meant
Will play themselves out
我不瞭解你 但我想要和你在一起
為此我願付出一切
我已無法言語 笨嘴拙舌
我無所適從
永遠不會越限的遊戲終將結束


Take this sinking boat and point it home
We've still got time
Raise your hopeful voice
You had the choice
You've made it now
Falling slowly,eyes that know me
And I can't go back
Moods that take me and erase me
And I'm painted black#
Well, you have suffered enoughand warred with yourself
It's time that you won
乘坐即將下沉的小船 向家的方向航行
我們依然有機會
唱出希望的歌聲
你仍有選擇
你定能做到
船慢慢沉沒 你注視著我
我已無路可退
愁緒襲擾我 消融我
我融入了夜色
你已經吃盡了苦頭 和自己作戰
你已取勝了

我們可能經常會在地鐵站、天橋上看到彈著吉他賣唱的藝人,也許是現代城市的生活步伐過于快節奏了,我們大多數時候只是輕輕一瞥然後繼續行色匆匆,甚至沒有時間琢磨一下自己剛剛听到的是什麼歌……這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一名在街頭賣藝的小伙子,地點則切換成了愛爾蘭的首府都柏林。他是與眾不同的,不會彈奏那些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賺觀眾緣,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無法自拔,絲毫不會受到身邊環境的打擾,幾乎要與城市一角的黑暗與晦澀融為了一體。
  然而這一切,都在一個傍晚發生了變化。當男孩猛然發現一個女孩站在自己面前、瞪著大眼楮好奇地打量自己時,他並不知道她站在這里有多久了……當時他正在彈奏一首特別好听的歌曲,那是他自己創作的,為了紀念一段傷心的往事。女孩發現了男孩詢問的眼神,突然發問︰你是不是曾經心碎過,所以為她寫了這首悲傷的歌?賣藝的男孩嚇了一跳,他從沒見過這麼大膽的女孩,但是他自己也承認,這個女孩看透了他的心。隨著交談的深入,女孩得知男孩白天的工作是吸塵器的修理工,她興奮地大叫了一聲--她正好有一台壞掉的吸塵器需要維修。
  兩天以後,她將吸塵器拿到男孩父親開的修理店中,女孩告訴男孩,自己是來自于捷克的移民,雖然平時以賣花女的形象示人,其實她一直沒有放棄古典鋼琴的演奏。可是她太窮了,根本就買不起鋼琴,于是有一位好心的樂器行老板,允許她每天在午飯時間去他的店里彈奏一個小時的鋼琴……女孩將男孩領到她媽媽的家里,男孩驚訝的發現,女孩還有一個兩歲的女兒,是一個單親媽媽。
  在女孩每天都要消磨一小時的樂器行里,她和男孩第一次有了共同演奏的機會,他是主彈,而她是伴奏。男孩發現女孩在伴奏方面的天分極高,當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森的音樂從她指尖流淌出來時,再配以那柔軟、脆弱的嗓音,竟然一下子變成了一首偉大的伴奏曲--男孩在女孩的啟發下,創作靈感如泉水般涌出,而愛情,也隨之萌芽,男孩知道,自己找到了靈魂的另一半。後來,一名貝斯手和一名鼓手分別加入到男孩和女孩的行列中,他們組成了一個樂團,可惜由于成員的默默無聞以及低下的社會地位,他們無故受到一位知名音樂制作人的嘲諷。然而,僅僅過了幾個小時,這個以男孩為中心組建的樂團就改變了那位音樂制作人的態度,最終獲得了相應的尊重。

一句話評論︰
《曾經》並非一部完美的影片,尤其是開頭的部分,是整部作品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處理得不夠穩妥,但在華麗的音樂的襯托下,故事隨即進入了一段美麗的愛情中,很容易就讓觀眾忽略了那麼一點小瑕疵。

——電影手冊

這是一部成熟飽滿的音樂電影,內容與歌曲的餃接嚴絲合縫,一點都不突兀。

——綜藝

用一雙電影人的眼楮、一顆詩人的心,創作出這個動人的愛爾蘭故事,影片中更是包羅了多首經典的歌曲。

——紐約時報

約翰?卡尼的執導方式謙遜、不裝腔作勢,能夠看得出來,影片的原始劇本肯定短的要命,剩下的,就用音樂來說話吧。

——電影威脅

影片通過音樂制造了一個獨特的故事環境,這里有一對通過歌聲來表達情感的情侶,他們之間的愛情,是不求回報的,就像音樂本身一樣,有時候安靜舒緩,有時候蕩氣回腸。

——噪音評論

花絮︰
‧在拍攝影片的開頭部分時,因為這組場景需要拿長鏡頭拍攝,所以工作人員都離得遠遠的,而且沒有通知過往的行人他們正在拍戲……這時候,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了一個想當英雄的圍觀群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傷了影片中扮演小偷的人。


‧在拍攝期間,因為最開始為影片投資的“南方公園”電影公司的破產,而使得演員和導演都受到了顯而易見的連帶影響,因此有一組被稱為“蒂米”的音樂家,離開了劇組。


‧影片中關于都柏林的鏡像,包含了導演約翰‧卡尼和主演格倫‧漢薩德在影片拍攝之前差不多10-15年對于都柏林所有記憶的總結——那不僅僅是一個屬于工人階層的城市。


‧約翰‧卡尼曾經是格倫‧漢薩德組建的樂隊“The Frames”的成員之一。


‧這個故事其中的一個部分是根據約翰‧卡尼的真實經歷改編的︰生活在都柏林的卡尼,曾經與生活在倫敦的女友維持了一段非常長時間的遠距離戀愛。


‧影片中有關那個男孩的女友的閃回膠片……其實里面的女孩就是導演約翰‧卡尼現實生活中的女友。


‧格倫‧漢薩德的母親友情客串了一位宴會上的歌手。

網路相關資源,請支持原版電影
此為網路蒐集資訊,請於24小時候刪除

MU
Part1, http://www.megaupload.com/?d=ID2GB4H0
Part2, http://www.megaupload.com/?d=2G3R3DMM
Part3, http://www.megaupload.com/?d=YSIPN4JM
Part4, http://www.megaupload.com/?d=S1657ZTX
Part5, http://www.megaupload.com/?d=4TJFRPK1
Part6, http://www.megaupload.com/?d=I80LVVO0
Part7, http://www.megaupload.com/?d=B9ZPTBE2
Part8, http://www.megaupload.com/?d=6APKR6GE
Sub: http://www.megaupload.com/?d=B5LUFH36

UL
Part1,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0NRFPTIO/once.part1.rar.html
Part2,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390QQ9D5/once.part2.rar.html
Part3,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L93Y4ZCL/once.part3.rar.html
Part4,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S3SIA4BN/once.part4.rar.html
Part5,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V1XLAQQF/once.part5.rar.html
Part6,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ZLMUZELF/once.part6.rar.html
Part7,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06T05SEA/once.part7.rar.html
Part8,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A2PMVZHW/once.part8.rar.html
Sub: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NGW4M6VK/Once.srt.html

原聲大碟
MU: http://www.megaupload.com/?d=GYUD3YIR
UL: http://www.uploading.com/en/files/98DHME2M/once_ost.rar.html